1)第145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建中的亲叔叔种谔,在鄜延路担任钤辖,主持一路军务,这事明远一直都知道。

  熙宁四年正月里,种谔在啰兀一带大败西夏军队。随后,时任陕西宣抚使的重臣韩绛下令在啰兀筑城,打算以此为据点,进取横山。

  种谔受命率军两万,进取无定川。

  谁知道啰兀城刚刚筑成,陕西路发生了内乱。与啰兀城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后方庆州发生了兵变。于是朝廷下诏,放弃啰兀城。

  三月,种谔因此事受到牵连,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到了四月,又被贬为贺州别驾。

  明远并不太通地理,根本不知道横山在哪个方位。

  好在张载教弟子时一向注重兵事,弟子们对基本战略地理多少都有点了解。因此明远书房里该有的舆图都有,明远当下将陕西一路的舆图都取出展开,拿给吕大忠和种师中看。

  吕大忠曾在陕西任官多年,对陕西缘边诸路的地理耳熟能详。当下将横山的大致位置指给两个小师弟看。

  明远一看便心中有数。

  这横山山脉横贯宁夏与陕西,地势北高南低,可攻可守。而且此地能出产粮食与战马。

  如果大宋占据横山,西夏党项人便像是头顶上悬了一枚利刃。西夏皇室所在的兴灵二州便完全暴露在宋人眼前。

  如果西夏占据横山,倒霉的则是大宋。

  没有横山,大宋就失去了最适合养马的地区,大宋骑兵就发展不起来。

  而党项人则可以依据横山,随时南下扰边劫掠,即使遇到宋军抵抗,也能很快退防,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

  范仲淹在西北时,就曾经与韩琦日夜商议,选练兵将,以期能够夺回横山,“以断贼臂”,并遣狄青、种世衡等名将,筑城屯田久守,才终于在宋夏边境上站稳脚跟。

  然而在一众主和派大臣的建议下,范仲淹终于还是壮志难酬,最后只能写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句,以表达自己的遗憾。

  但不管怎样,横山都是宋夏战争中,大宋最为看重的区域。

  种谔瞅准机会出兵,也不过是效法当年范仲淹的战略,期望能够趁西夏国内政局不稳的机会,一举收复横山。

  谁知这样事先准备周全的战略,竟然因为庆州一群广锐军将校的兵变,而尽数化为泡影——西军再强悍,种谔再善谋,也经不起自己人背后捅刀子。

  种谔在这件事上,与其说是有过失,倒不如说他是运气不好。竟然一贬再贬,实在是令人“意难平”。

  “可惜啊!”

  明远也忍不住扼腕长叹。

  “师中……端孺,这件事,彝叔知道吗?”

  吕大忠很是关切地向种师中打听。

  种师中闭上眼,再睁开,平静回答:“家中有书信过来,小弟也看到了,阿兄想必早已知道。”

  明远却回忆这段时日以来种建中的反应,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