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吕惠卿造访明远家,当着明远的面,一点没见外,上来就是一番吹捧。

  “明郎君小小年纪,入京不过数月,已是名满汴京,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明远微笑地接受了吕惠卿的恭维,心想:他这哪儿有什么“前途”,分明是“钱途”吧!

  然而听吕惠卿多聊了几句,明远却越发觉得,这位如今出任太子中允的“新党”实权人物,对他非常了解。

  明远心里清楚,吕惠卿随口提到的几件小事,只有对他最为了解的几个朋友才清楚。

  于是他笑着看看窗外,开口留饭:“如今天色已晚,难得吕中允造访,不如就在明远这里用晚饭如何?”

  吕惠卿欣然颔首,摆出一副想要与明远长谈的架势,却开口道:“我与远之平辈论交,远之何必如此见外,称我吉甫便好。”

  明远:……?我跟你很熟吗?

  但他什么都没说,立即起身,出门吩咐向华,去距离明家最近的遇仙正店订一桌外卖席面,尽快送来。

  而史尚这时正依言在门房处候着明远。

  明远当即吩咐史尚去查一查,他的朋友中,有哪几位最近与吕惠卿走得比较近,曾上门拜访,或是在酒楼会面之类。

  明远提到的几个名字包括:贺铸、蔡京、蔡卞、李格非、苏轼等人。

  他也猜测过,有些私事可能是王雱透露给吕惠卿知道的。作为新党的重要成员,吕惠卿一定经常出入王安石的府邸,能够见到王雱,会一起议事也说不定。

  但是王雱于他属于“边缘”友人,往来的次数并不多。因此明远不觉得王雱对自己会了解得如此详细。

  至于种建中,明远想都没想,就觉得肯定不是他。

  毕竟种师兄如今忙得脚不沾地,而且就算他有工夫见吕惠卿这样的官员,也一定不会谈及这么多明远的私事。明远对种建中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史尚已经有段时日没干过这等“包打听”的老行当,这会儿竟有些兴奋,摩拳擦掌地去了。

  很快,遇仙正店的外卖席面就送了过来。

  席面做的极其精致,尤其一道软蒸羊肉,已经将羊肉蒸至完全稣烂,入口即化,吃时配上酸甜的杏酪,激发出无限鲜美的口感。

  但在桌边的两人注意力显然都不在晚餐上。

  明远用各种不着边际的话题与吕惠卿闲聊,一边聊一边揣测吕惠卿的来意。

  吕惠卿大赞过遇仙正店的席面之后,谈起了青苗法在陕西的推行。

  “王相公时常感慨,‘青苗新法’,在陕西推广最为顺利,成效也最佳。我曾听闻,远之在此事上出力颇多啊!”

  他指的是明远当年在京兆府,用童谣与仿单宣扬“青苗法”的事。

  “不敢不敢,明远何德何能,不过是做了些许小事而已,可绝不敢居功。”

  明远小心翼翼地回复,将功劳都推在了李参身上。

  “毕竟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