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二章 有德之家_红楼之开国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老八自是无异议,笑呵呵答应了。

  有事做就行,要不然就是废物点心,可不好跟着哥哥们混吃混喝。

  ……

  九月二十七,布政使衙门、金陵知府衙门终于贴了告示。

  第一,十月初一始修缮城墙,沿途百姓商家需配合。

  第二,免除金陵府今冬丁役。

  第三,十月初十,在府学举行吏员考试,童生以上报名,通数术者可预考取得资格。

  告示署名的大印,是“太尉霍之印”

  金陵士绅还在琢磨怎么回事,布政使衙门已经换了招牌,挂上了“太尉府”的匾额。

  金陵知府衙门那边,紧闭了几日的大门也敞开,开始办公。

  滁州军霍元帅开府了!

  金陵有了新知府了!

  只是那三条告示是什么意思?

  修城墙?

  这个在大家意料之中。

  滁州军夺了金陵,可并没有占了整个江南。

  江南西道守军被朝廷调去围剿蕲春,江南东道的守军一半被调到杭州,一半就在苏州。

  就是隔江的扬州,还有六、七万的淮南道守军。

  不修城墙,等到朝廷调兵平叛,滁州军就没有屏障。

  可作甚免了丁役?

  不是当借了役银来勒索地方?

  到时候,百姓家没有银子顶丁役,就出工;士绅商贾人家就出银子顶丁役。

  不是应该那样?

  不抽丁?

  那前头修缮城墙是假的?

  要借此清理沿墙的商户百姓?

  还有那吏员考试?

  童生竟然都有资格报名!

  江南文兴之地,家家都有读书人,有童生功名的人不只有几多。

  缺吏员,不是正该示好金陵士绅么?

  拿银子买也行啊,为何滁州军行事又变了风格?

  这几天城门关着,可城里并没有戒严。

  各家各户都在私下里打听着,就是想摸清楚滁州军的行事风格。

  结果听到的,都是滁州军待士绅优容。

  偶尔几家不服顺的,那是自己作死,就不用怪滁州军“杀鸡骇猴”。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少人家抱了与贾家一样的念头,想要“破财免灾”的,能够借此“更进一步”,当然是更好了。

  可这霍太尉什么意思?

  没有打着修缮城墙为借口要钱,那这孝敬怎么给?

  太尉府这边门第高,没有引荐,无人敢冒昧登门。

  知府衙门这边,新知府的身份一传出去,就迎来不少客人。

  ……

  宋林本就有姻亲在金陵,昔日也曾在金陵求学,与他能牵扯上的人家就多了。

  只是致仕前是三品小九卿,如今是金陵父母官,宋林自带威仪。

  就算有人借着旧情想要探问,也都客客气气。

  “宋兄,霍太尉何时见地方耆老?”

  这是昔日同窗或士林好友,与宋林年岁相仿,都是年过花甲,在“地方耆老”之列。

  “宋伯父,那吏员试是不是门槛太低?金陵的秀才数千,举人都有数百,哪里轮得着童生出头?”

  这是姻亲子弟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