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五章 真心实意_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探着头看了两眼,便笑了起来。

  “诰书。”

  诰者,上告下曰诰。

  也意味着帝王对于臣子的命令。

  顾名思义,所谓诰书,自然便是帝王对于臣子的命令之集合。

  这本书是荀师走后,承平帝尚且在位之时,他主导编撰而成的,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承平帝在位之时,除了延续先帝的治国理念之外,做的最大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绝不是法家领袖于他在位之际成长起来。

  也不是有心胸和魄力看着商一口气宰了千余位儒生,强势推行法家。

  承平帝最大的贡献与心血,就在《诰书》,就在眼前。

  《诰书》之中,有重大罪罚列举,比如结党乱政、抗粮抗拆、抗租等事——其实本来还应该有个诽谤皇帝。

  只是开国皇帝王莽当初都不曾用过这个理由去惩治别人,最终被民间誉为圣王。

  承平帝左思右想,在位成就超不过也就算了,这个是实在没办法。

  但格局可不能再差了,于是就没加上去。

  启志帝继位后也是雄心勃勃,甚至还想翻转一下夏朝的国策,所以也没定下诽谤皇帝的罪名。

  也就是说,如今的夏朝,普通人还是有资格对皇帝去评头论足的,起码不能用这个理由去抓人。

  当然,诽谤在位的还好,要是真敢诽谤王莽或是承平帝,那是绝对不行的。

  毕竟活的人还可以吵架、还嘴,死了那便是盖棺定论,一切交给史书。

  此时再非议,那可就是数典忘祖,而非诽谤皇帝了。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

  而《诰书》之中除了各种重大罪责之外,还有承平帝对于夏朝子民的殷切期盼。

  包括但不限于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仁义道德、法家的额,遵纪守法。

  倒不是到法家这里就拉了胯了,实在是普通人真没什么好跟法家学的。

  最低也得是个小吏,才能用到法家的理念吧?

  再不然就得是违逆律法的时候了。

  正常人想炫耀自己,可以说自己仁爱、说自己兼爱,也没谁脑子抽了喝醉酒吹牛说自己遵纪守法吧?

  哪怕是真得调查一下了。

  说白了,承平帝的意思就是以此书,来指点夏朝子民们一些个人行为和道德上的目标。

  墨、儒、法三家的理念这本书上也有记载,算是一碗水端平,起码在承平帝在位时期,承平帝通过自己和商的共同努力,将法家拉到了跟墨家、儒家一个档次的存在。

  如今也算是实至名归,未曾辜负承平帝的期待。

  “哈。”

  听着商的讲述,顾担轻轻笑了起来。

  这些帝王啊,奢华享受或许可以抗拒,寻常诱惑也能够一笑而过。

  但对于青史留名、万古流芳这种事情,几乎没有一丝抵抗可言,准确的说,应当是做梦都想。

  他可还记得,当年在天下学宫,商登台质疑荀轲的礼与法之理念时,四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