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朕同意庇护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取代了罗马教皇在这一位置上的影响,成为天主教在远东地区传教与利益结合的总代表。

  因此“保教权”,在万历时期,可以说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代名词。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之后,保教权之争依旧存在于两国之间。

  教皇为平衡两国利益,甚至在世界地图上划出了一条著名的“教皇子午线”,即规定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一百里格作为分界线,以东为葡属领地,以西为西班牙领地。

  像范礼安这样的意大利传教士,在来中国和日本传教之前,也不得不借助享有所谓“保教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

  因此历史上范礼安在远东地区的传教不仅受到中日两国内部的影响,来自欧洲的国家利益矛盾也不时地妨碍着他的传教事业。

  朱翊钧在心里默默地为范礼安勾划出他的具体职责。

  作为一个来自意大利城邦王国的传教士,范礼安在传教的同时,必须还要平衡罗马教廷的利益、耶稣会的利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利益,以及欧洲君权和教权的利益。

  所以朱翊钧不得不提防,也不得不警惕。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

  朱翊钧笑着回道,

  “‘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意为乱世争利者,有如断甲,而害及掌,纵得小利,终丧其身。”

  范礼安道,

  “臣却以为陛下该争。”

  朱翊钧问道,

  “为何?”

  范礼安道,

  “臣于濠镜之时,听闻倭国之关白厉兵秣马,于倭国国中行‘刀狩之令’,收天下兵器以弱民强军,其志之远大,恐不在倭国九洲之中。”

  朱翊钧一愣,没想到范礼安会将这项情报告知自己。

  丰臣秀吉为了让日本实现兵农分离,开始没收武士以外的僧侣和平民所拥有武器。

  虽然万历二十年朝鲜战争才爆发,但或许在海外商人和传教士眼里,中日战争或许在万历十六年就有了端倪。

  “多谢范卿告知。”

  朱翊钧回道,

  “范卿于倭国潜心传教多年,果然见识不凡。”

  范礼安苦笑道,

  “倭国关白不比陛下宽仁博爱,臣自是心有戚戚。”

  朱翊钧心想,万历时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和后世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大概并不是一个意大利。

  意大利人对日本的“心有戚戚”大概也只停留在晚明时期,无论是往后还是再往后都和今日不是一个世界。

  朱翊钧道,

  “范卿谬赞,中国有圣人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范卿应该听过罢?”

  范礼安拱手道,

  “陛下轻利重义,臣固有一不情之请。”

  朱翊钧奇道,

  “哦?范卿请讲。”

  范礼安道,

  “如今倭国已非久留之地,臣闻中国孔圣尝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臣以为使团无辜,虽为倭国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