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水灾、求活(上)_从酋长到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讨论。但讨论的基础是三观相近,否则讨论所有事都会变成三观之间的争执,这个问题在内部反而不是问题,也有讨论的基础。

  定下来了这件事,整个望北城和舰队的重心都放在了这一次福建的水灾之中。

  人并不缺,各式各样的人都有。

  军队留下五百人维持望北城的秩序,同时帮着镇压可能的移民暴乱。剩下的人则乘坐四艘战舰在海峡和琉球一带巡航,防止出现倭寇的袭扰,导致水师那边有所动作。

  党内一批在数年前的运河工程和矿工请愿活动中,经过了实践锻炼的组织术人才,负责移民的安置。从运河工程开始的时候陈健就刻意派人去那里进行过锻炼,选出的都是在两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

  妇女部的人组织望北城的女人制作一些方便携带的食物;林曦、兰琪和船医组织起了防疫工作,这也是驾轻熟就的事,并非第一次。

  先是一艘船先行前往福州,通报了琉球贡使朝贡的事,提议因为水灾的原因暂时让琉球的贡使暂缓北上的时间,同时希望平价提供一部分的稻米作为接济灾民所用。

  福建的民政官员正为水灾的事忙得焦头烂额,具体的损失还没出来,但是整个福建普降大雨,不止是一县一府的问题。

  五年之内两次大地震,四次台风,两次海啸,一次白莲教起义、一次民变、三次大洪水,已经将福建底层积累的那点家当全都榨干了,蠲免的旨意迟迟未下,流民四起,这一次处理不好白莲教又会借机起事。

  这一次暴雨一连十余天,太阳就没出来过,上游的一些山区洪水蔓延,河流倒灌,据一些送来的奏报来看,单单是一个建宁在户口上的损失就至少七万。也就是说一个县至少有七万的家庭彻底完蛋,或是逃荒或是被洪水淹死,总之就这样消失在了统计之中。

  这还只是预计。

  至于泉州、福州之类的沿海城市,损失也是不小,而且因为城市太大,粮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还要面临粮价暴涨的问题。

  福建缺粮,海外不缺粮,但是粮食在正常情况下的利润不高,所以海商不运粮,除非是政策支持或是强制要求。

  陈健派来的这艘船可谓是雪中送炭,虽然送来的粮食不多,但却是独一份。携着琉球之战的好名声,又狠狠地靠着从琉球运来的三船稻米取得了一些福州官员的认可。

  只是这三艘船的稻米实在是九牛一毛,象征性大于现实。好在陈健派去的人又和福建的官员商量可以暂时借贷这边的一些稻米,只要打个欠条,将来若是福建获得了蠲免税费的机会,可以用截留的税费平价补偿。

  这倒真是个好机会,官员们既可以从中搂一笔,又能博得一些好名声。如今截留税费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了,漕运总督为了修

  请收藏:https://m.xb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